目录
  1. 1. 管理原则
    1. 1.1. 守住原则底线
      1. 1.1.1. 公司的原则
      2. 1.1.2. 团队的原则
      3. 1.1.3. 管理者的原则
      4. 1.1.4. 团队成员的原则
    2. 1.2. 重结果,也看过程
  2. 2. 关注点
    1. 2.0.1. 沟通
    2. 2.0.2. 全局观
    3. 2.0.3. 工作分配和监督
    4. 2.0.4. 激励和培养

从成功的技术人转换为成功的技术管理者,会遇到不少坎坷。

管理必须要从管好自已,到把团队变成自已意志的一部分,从自然人变为更强大的组织人。

而越优秀的技术可能越倾向于自已出解决方案、自已实现。不管是不合适的性格还是态度,都会成为管理路上的绊脚石。

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过几个不同规模的团队,从2、3个人的小小团队,到10多个,30多个的较大团队。总结了一些经验。

管理原则

守住原则底线

管理是个杂活,很多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如果经常逾越参与各方的底线,那肯定不能算合格的管理者。

公司的原则

不管什么公司,都有其企业文化和制度。基本的如上下班时间、着装要求,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

团队成员只有遵守了公司的原则,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团队成员。

团队的原则

团队是管理者直接领导的。相比于公司,对于其成员,团队具有更加落地的实在感和亲密感。

管理者从团队出发,建立自已团队的文化、原则等,并且和其他团队区分开,更容易让成员形成良好的粘聚力。

不管是建立学习型团队,还是组织各种分享、团建活动,都能激发团队成员的战斗力和认同度。

同时,合适的团队奖惩机制也十分必要。

管理者的原则

管理者需要树立权威来强化领导力,而关键时刻体现出来的原则性是权威树立的关键。如:

  • 提倡正确的,批评错误的,但是又要对事不对人,避免人身攻击
  • 承诺的东西尽全力去实现,树立良好的典范
  • 强调时间管理,并以身作则

团队成员的原则

团队成员,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其性格不同,遇事原则不同。因此需要摸清底线,区别对待。

特别是日常沟通中,利用好每个成员的原则特点,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着,往往让成员产生抵触心理,得不偿失。

重结果,也看过程

做管理,当然需要对照目标,看结果。

但是作为一般的技术管理者,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往往对过程失去控制,最后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曾经带团队通过了CMMI3的评审,虽然其巨量文档化的要求同敏捷开发有点格格不入,但是作为过程管理的业界标准之一,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比如渗透其中的PDCA原则,就是相当有效的过程管理”心经”。

关注点

沟通

作为团队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个合格的倾听者,然后需要学会同各参与方进行有效沟通。

很多情况下,直接执行是最容易的,但也可能是效益最低的。

遇到困难,同上级沟通;需求不理解,同需求提供人沟通;前后端集成,双方要保持密切沟通等等。

沟通成本相比具体执行的成本一般都小很多,也比较经济。但是沟通没做好,就会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

全局观

做产品、做项目,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有全局观。

只有对局部的理解,没有全局的掌握,往往会造成盲人摸象的结果。

工作分配和监督

团队的日常执行,合适的工作分配是重要一环。项目的里程碑能否按期实现,局部在于任务的分配合理分配和执行是否顺利。

但是如果没有到位的监督体系,那项目能不能成功也只能看运气了。

激励和培养

激励和培养是提高团队成员忠诚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进入一个团队只是偶然,但是能较长时间的留下来,就和公司文化,团队氛围密不可分了。

建立学习型组织,激发成员的上进心不仅仅能造就良好的工作氛围,更能大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